首页|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MWC2017上海:新技术和趋势首日集中亮相

  6月28日是MWC2017上海站的首日,也是专业观众和媒体日,所以是展会最热闹的一天,各大品牌集中公布自己的新技术和产品。之前我们曾经为大家提前预热介绍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焦点,比如众多新手机、新技术以及与通信行业相关的内容。

  当然了既然是移动通信领域的盛会,自然主题是围绕通信和移动生活。自从智能手机火爆,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但这个终端产品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呈现载体,而移动互联网领域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软硬件技术,正因为有了技术的发展,网络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而MWC作为该领域的最大展会重要程度甚至不输CES(消费数码站,也是全球第一大科技行业展会)。

  

  可以说MWC上海不仅仅是巴塞罗那的延展,更是针对亚洲和中国本土对于通信世界化的舞台。随和开展以来,逐年热度递增关注度和参展企业增加。

  物联网的热度持续升温

  物联网是最近两年兴起的词,它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全拼是Internet of things,经常看到loT就是物联网的意思。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的意思就是基于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在网络上交换,而是延展到了实物层面,互联网的作用真正得到延伸和开拓,由原来单调的信息方式延展到物品上,而维度的增加带来的不仅仅是物与网络的关系,还有物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其实早在95年比尔盖茨就曾经提到过这个词,只不过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近些年,由于O2O领域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才被经常提及,甚至被视作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本届MWC大会上依然可以见到物联网的身影。当然了物联网领域太过于宽泛,不同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比如阿里巴巴在MWC上海2017展会期间,旗下阿里云IoT事业部正式发布“智能生活开放平台”,该平台通过提供连接、设备管理、数据分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低成本实现智能化。

  

  当然了BAT级别的公司有平台化的解决方案,而小公司也有自己在细分领域的专注。比如有公司展示了基于物联网落地的智能火灾预警系统。通过一个可以覆盖直径20公里的小型便携化基站实现快速部署完成云端系统以及大规模物联数据网络。通过物联网数据网络和火灾预警系统,对有火灾隐患的位置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在物联网络中感知、进行传输,及时发现险情,防患于未然。应该算得上是物联网在一个独特领域的落地。

  当然了,未来还会有更多此类产品和方案出现,我们的生活与物联网更加息息相关了。

  5G依然看不到终点 但没人愿意停下脚步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5G依然是个很飘渺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现在3GPP联盟才仅仅确认了5G网络的LOGO,除此之外再也没有5G相关的说法和标准了,根据业内人士乐观的分析,最早相关的标准也要等到2018年年底才会有相应的标准出台,而且这个标准未必会非常成熟。如果到商业上认可再到消费者能够大规模体验,至少也要2019年或者2020年才有可能了。这就意味着至少还要等上两三年才能实现5G网络的真正商用。

  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5G网络遥遥无期,但相关的企业似乎不愿意等待或者慎重观察,而是积极投身到5G网络的设计和研发当中,甚至急于推出相应的产品。

  

  本届MWC上很多厂商展示了5G相关的技术和方案,比如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对广东5G外场试验网进行了直播,向全球展示了5G eMBB场景带给用户的极致体验。现场直播演示了5G低频网络覆盖下的超高速率,使用100MHz带宽,单用户峰值吞吐量达2Gbps以上。

  另外爱立信联合SK电讯开发的全球首款5G互联汽车项目甚至得到了最佳创新奖。其实这个项目之前就有过介绍,去年年底,爱立信与SK电讯一起部署了网络切片和5G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测试网络覆盖了宝马驾驶中心的一条完整轨道。基于爱立信5G外场测试网络,它包括28GHz频带上的多个无线传输点,以覆盖整个测试轨道和安装在每辆汽车中的UE。测试显示吞吐量始终稳定在Gbps级别,延迟只有几毫秒。当速度超过100km/h时,通过在不同传输点使用波束跟踪和波束传输实现了无间断的连接。

  这些5G网络的展示都令人惊讶和向往,但也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短时间内与普通消费者无缘,毕竟规范和标准还没有出现,现在展示的往往都是概念,而且最终实现商用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升级的工程,5G还需要很久才能让我们切身的感受到。

  手机厂商为什么喜欢展示新技术?

  从去年MWC开始,OPPO跑到巴塞罗那展示了自己的超级快充技术,15分钟充电2500mAh,效率高的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随后今年的MWC2017上OPPO又展示了5X光学变焦摄像头,天马行空般的使用了棱镜方式实现光学变焦。虽然现在都没实现商用,但这些技术的出现还是令人振奋,至少为未来手机的形态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本届MWC上海站也有很多新技术看点,vivo展示了隐藏式指纹识别技术。

  手机厂商为什么都喜欢跑到MWC上展示新技术呢?尽管其中有很多不能很快商用,以前中国手机品牌似乎只存在于组装和模仿这两个领域,创新的设计都鲜见就别说技术和革命性的产品了。但近两年国内领头的几个手机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以及小米在内,除了展示有趣的手机之外,还在不断的推广自己的新技术、专利以及发明创造,或许这些内容无法商用,消费者最终见不到,但至少证明国内手机厂商已经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甚至到之后的中国智造。

  当然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稳扎稳打积累实力才是中国手机企业需要做的,毕竟相比三星、苹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短期之内很难追上并超越。

  

  这次说道手机展示新技术,恐怕就是vivo品牌一枝独秀了,因为其他手机厂商大多展示的现有产品。只有vivo花费了大量经历来展示三项新的技术。分别是基于全新DSP芯片实现逆光拍照和夜景的拍照技术,极具未来感的“隐形指纹”功能,以及搭载定制DAC解码芯片和定制耳放的Hi-Fi方案。

  关注展前预热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了,vivo这次展会最有意思的技术莫过于隐形指纹识别了。隐形指纹正是为了全面屏服务的,大家都知道首款全面屏手机三星S8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指纹识别没能在正面实现,当然不光是技术原因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不过未来全面屏幕流行的环境下,前置隐藏式指纹识别是必须的元素。因此“vivo隐形指纹”功能最受瞩目。所谓“隐形”是指,未来的指纹识别无需由独立的按键或区域承载,可以做到屏幕下、金属后壳、甚至手机边框中而不露痕迹。“vivo隐形指纹”功能是基于高通下一代超声波指纹解决方案—Qualcomm指纹传感器而打造的新型指纹解锁方案。该功能基于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特性,可穿透1.2mm厚的OLED屏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而相对于行业通用的传统电容式和光学式指纹识别,该技术在防水、防环境光干扰上具有明显优势。由于“vivo隐形指纹”无需开孔,可以实现全面屏,一体机,甚至整机防水设计,对于手机外观创新具有极强的推动力。此外,基于超声波技术原理,还能够将指纹识别功能提升到交互层面。如定向手势识别、生物检测、安全认证等领域,极大的提升手机的使用体验。

  

  现场还发布了DSP拍照技术,该技术大幅提升逆光、夜拍效果为解决消费者在暗光、逆光等各种复杂光线条件下拍照效果差的痛点。新的vivo独立DSP芯片技术发挥作用的时候,新技术可以帮助消费拍摄出高画质、曝光准确的照片,将高亮区亮度平衡到正常亮度,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拍摄速度也有大幅度提升。原理上,使用DSP拍照技术的智能手机,在复杂光线下拍照时,会高速拍摄多帧原始RAW(无损格式)照片,并在DSP芯片中自动快速处理并合成1张RAW(无损格式)照片,最后通过ISP处理得到最终的JPG照片。此外,DSP拍照技术,在DSP芯片带来的高速处理优势下,还可以让智能手机的夜间拍摄噪点大幅降低,保持更多细节、美颜等方面也更为出色。

  此次的Hi-Fi方案着眼于细节调校,通过搭载定制版DAC解码芯片,配合定制耳放,提升信噪比、动态、失真和输出功率,信噪比达到122dB,动态120dB,失真-111dB,输出幅度达到2.2VRms,可实现超越Xplay6的高品质音乐体验。此方案输出幅度大,比一般手机高两倍以上,在主观听音上,更好的解析力和推力,细节表现丰富,空间层次感强。此外,耳放采用新的制程工艺,在提升听感的同时更省电,增加使用时长。

  当然了,如果没有意外,大家或许可以在vivo的下一代手机上看到,现在还不知道是X11还是Xplay7,总之X9s系列是看不到了,但预计就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见到这些新技术的手机。

  你的信息竟如此不安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安全是基础中的基础。你的一切真实信息都存在于互联网、本地终端,一旦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近些年来每届315晚会都会花费大量篇章重点介绍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的隐患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当然信息保护的手段也随之升级。

  比如手机上现在都搭配了指纹识别,就在两年前这个技术还是新鲜玩意,现在你已经很难找到不支持指纹识别的手机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经过重重防守,甚至是单向通道的指纹识别却并不安全。在MWC上海展会上,你可以随意看到各种被攻破的指纹识别手机。一个茶杯上的手指印就能让坏人突破你的手机防护,甚至一张社交网络上你的V字手型自拍,也能让你的指纹曝光在网络上,黑客可以轻松的突破指纹识别的保护。

  这不是危言耸听,展会上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和方法,这些恶意分子想要模仿你的指纹甚至只需要在网络上购买一些简单的道具即可,防不胜防。当然了,不仅仅是指纹识别,数据安全很多层面都存在着隐患和问题。

  

  好在,有了问题就有人来解决,一些厂商开始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改进。比如Precise Biometrics防伪指纹技术,通过检测指纹是否为活体,来判断能否解锁,也就是说模具、模拟的方式都无法突破安全保证,甚至尸体或者断掉的手指也无法通过活体检测识别,意味着指纹识别的安全能力向前迈了一大步。

  当然了MWC2017上海站展示的新技术和内容趋势远不止如此,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期待更多的厂商参展以及更多的观众来现场体验。


  COPYRIGHT 2006-2022 杭州纵横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4114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1904号
  电话:+86-0571-8882 1122 传真:+86-0571-8723 9993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协同路190号纵横通信A座18楼 邮编:310051